2012年12月中旬,我有幸跟隨語文組的幾位老師一起前往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觀摩“安徽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評比”。這次比賽匯集了我省眾多優(yōu)秀的中青年教師,在評比課的展示中,他們或以情動人,潤物無聲;或另辟蹊徑,巧妙整合;或步步為營,扎實推進......無一不顯示著他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和嫻熟的教學水平,雖因時間有限,無法完整觀摩這次評比,但在觀摩過程,我還是受益匪淺。
一.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
語文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因為涵蓋性廣,內(nèi)容豐富,所以教學中會牽扯到各類知識,以致我們時常會讓語文課變成歷史課,政治課,讓語文課缺少了原本屬于它的“語文味”。但何為“語文味”? 語文味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程少堂先生認為,語文味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主張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導下,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系和滲透教師的生命體驗為前提,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宗旨,主要通過情感激發(fā)、語言品味、意理闡發(fā)和幽默點染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睔w根結底,“語文味”是語文課的靈魂,“語文味”的有無是決定語文課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之一。可做到這一點又是難的。這次大賽以中外散文和寫作課為主題。這在語文教學中都是比較難的類型,而在此次的觀摩中,我真實地體會到了擁有“語文味”的課堂的不同。譬如,蕪湖一中余夕標老師教授的《英國鄉(xiāng)村》!队l(xiāng)村》是“美國文學之父”歐文在1815年旅歐期間寫的一篇游記,介紹了19世紀以前英國鄉(xiāng)村淳美的風俗人情,展現(xiàn)的是一派祥和安寧的氛圍。整篇散文在敘述中仿似在田間地頭漫步,不急不緩,悠游自在。這份悠閑的氛圍余老師是借助指導學生朗讀完成的,而朗讀又是建立在請學生找出作者所繪之景上,場景的生機和觀者的悠閑愉悅是靠詞語和句式的賞析讓學生賞析出來的。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方式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基本功,同時通過調(diào)動他們的生活體會和學習經(jīng)驗來深入品評文本氛圍,有效避免了我們?nèi)粘=虒W中浮于表面地對文章的解讀!队l(xiāng)村》是想借助寫景展現(xiàn)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以及自然對人的影響,希望人們能夠愛惜自然,愛惜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凈土。而這一終極目的,歐文在文章的開頭就提到“真正了解英國人的性格”的關鍵是要“深入鄉(xiāng)間”,這一點是不少老師都會忽略的,而這份忽略就讓這文章在教學時少了幾分人文性,少了點“語文味”。所以當老師詢問到“面對如今日益消失的田園之景時,你作何感想”,才會有學生回答“一切應該向前看,不要只關注消失,而要關注收獲”的答案。這份答案缺少的不僅是一份“環(huán)境保護之心”,更是一份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態(tài)度。這樣的語文課想來也就缺失了“語文味”吧。
而讓語文課有“語文味”首先對語文老師自身就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唯有豐厚的個人修為和學識作為基底,才會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才能走出泛泛而談、缺少語文氛圍的惡性循環(huán)。
二.立足課本,深入分析,敢于突破,打破常規(guī)
一節(jié)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必然是建立在教師本人對于課本的深刻理解和深入分析上,脫離了課本的教學就像寫材料作文脫離材料一樣危險。所以教師在教授課文前一定要熟悉課文,深入分析課文。我們平時上課,往往只是按照教參,不求甚解地去將教參上的內(nèi)容或讀或背地轉述給學生,而在這次觀摩課上,我卻看到了認真?zhèn)湔n,立足文本的語文教師的“語文味”。譬如,無為一中張蕾芳老師上的史鐵生的《合歡樹》。這是一篇看上去比較簡單的文章,在很多教參上,對于文章的結構多是認為文章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關于母親的,一個是關于合歡樹的。依照這樣的結構,文章不過是在講關于母愛的故事和我的愧疚。而實際上,文本不僅是在講母愛和愧疚,更是在講我對于生命的釋懷,對于過去經(jīng)歷的釋懷,而這一部分是借助文章中“那個孩子”來傳達的。張蕾芳老師立足于課本,在深入分析作者的意圖之后找出了“那個孩子”的故事,并借助那個孩子升華了“合歡樹”的主旨,讓我們從小愛中看到了大愛,看到了生命和希望。同樣的文章,正是因為張老師做了精心的準備,我們才看見這樣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才在文章中看到了深度。
而作為老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最怕的就是養(yǎng)成習慣。因為習慣是個可怕的惡魔,它會消磨我們的意志,讓我們在日復一日中沉淪,這樣的語文課除了在沉寂中開始,就是在沉寂中滅亡了吧。而亳州一中的蔣明老師卻讓我看到了一堂耳目一新的語文課。同樣是《合歡樹》,當所有的人都將目光放在史鐵生對母愛的贊揚上,蔣老師卻將目光放在了“孝與不孝”的問題上,站在作者的立場上讓我們看到為人子的史鐵生的反思和進步。這樣的立意不能不說是新穎的。而這也正是蔣老師敢于突破,打破常規(guī)的展現(xiàn),沒有激情澎湃地贊揚,沒有聲淚泣下的懊悔,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看到了那個兒子對生命的新的解讀,看到了那個已經(jīng)離開的母親無悔的守護,看到那個懵懂孩童新的開始。這種潤物無聲地教學更讓我動容,也更讓我覺得這才是語文課。
此次的行程是短暫的,但是短暫的行程不僅讓我見識到真正的語文課,更讓我看清了自己未來的語文之路。(語文組 劉譯)